欢迎光安徽省雕塑家协会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城市艺术建筑与艺术雕塑的文化个性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城市化起步至90年代步入快速发展的时期以来,城市艺术建筑与雕塑的发展中,虽然也出现了不少优秀之作,但是相对而言,城市艺术建筑与雕塑的成功之作还太少,享有盛誉的就更少。至今除了北京正在建造的引起争议的为数极少的艺术建筑之外,还没有出现如法国的凯旋门、艾斐尔铁塔,美国的自由女神像,悉尼歌剧院等那样享有世界盛誉的经典之作。那么我国城市的艺术建筑与雕塑目前存在一些什么问题呢?我们认为有如下方面:

   

首先,我们当下城市艺术建筑与雕塑中存在着“运动式”发展与数量追求的严重问题。90年代后期,全国的城市艺术建筑与雕塑忽地“热”了起来,有人认为“城市雕塑是一个城市的名片”,于是全国城雕也真像人们制造名片一样在各个城市一哄而起了。如太原市上世纪70年代,城市雕塑仅有4座,至上世纪90年代,城市雕塑也还只有31座,而现在太原的城市雕塑已经有了353座,比上世纪70年代增加了近90倍,比上世纪90年代也增加了11倍还多,但城雕的质量却不如人意。太原规划处曾对太原的城雕做过摸底普查,在353座城市雕塑中,66%属于平庸之作,17%属于劣质作品,仅有17%具备欣赏和保留的价值。又如上海现有的1000多座城雕中,官方调查表明优秀作品和劣质作品各占总数的10%,另外80%属平庸之作;再如广州全市属于精品的城市雕塑也不超过总数的10%。有许多人认为,中国的城市艺术建筑与雕塑有很大一部分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之作。我们认为这种评价并非危言耸听。我们从太原市近些年城市雕塑发展的数量与质量,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而太原城市雕塑发展的状况不过是近些年全国城雕发展现状的一个缩影罢了。“运动”式发展的数量追求,正是各个城市的艺术建筑与艺术雕塑平庸低劣的总根源。

 

其次,城市雕塑质量平庸低劣的又一重要原因,是主观臆造的“作品”太多。城市艺术建筑与雕塑的生命在于它们本身文化蕴涵的丰富性,即它们本身所具有的文化价值而一座艺术建筑或艺术雕塑的文化价值在于它与一座城市历史与地域文化的有机联系。现在许多城市艺术雕塑,是雕塑者完全不了解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只凭自己的灵机一动,无端想象,随随便便就弄出来一个城雕,这类作品充满了主观随意性。这类作品的制造者,当然算不得城市艺术建筑与雕塑的自觉者,不过是一个建筑或者雕塑的匠人而已。他们随意制造的城雕当然很难具备真正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品位。这类没有城市文化之根的城雕是难以成活的,至少它们的生命力是不会长久的。

 

其三,不少城市艺术建筑与雕塑缺乏具有创意的设计。城市的艺术建筑与雕塑中,不少作品因袭模仿,缺乏创意,这也是形成城市艺术建筑与雕塑质量平庸的又一原因。例如为了表现重视科技文化,不少地方都出现了一个基座上用不锈钢雕塑了几根带状物绕着一个不锈钢球,一颗(或几颗)卫星飞出去的造型。据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吴为山教授说,全国这样的不锈钢球有二十万个以上。这种不锈钢球在同一座城市中都不知有多少。这类千篇一律的所谓作品,毫无创造性可言,与一座城市的文化没有什么关系,也不能给人们多少美的享受。有的作品是雕塑者在别处看到过的他认为是“好作品”的模仿。例如深圳的“拓荒牛”出现之后,全国各地出现的这种类似的“牛”,就有一百多座多座。这种在造型设计上,不用心思,生搬硬套,或变相抄袭的作品,当然不可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法国大雕塑家罗丹曾经批判那些全靠模仿的所谓艺术家是一些破坏者。他说:“全靠博物馆起步的人,永远是些破坏一切灵性的模仿者、转述者,因为他们全无首创精神而根本不能理解。”

 

其四,许多城市艺术建筑与雕塑不能得到大众的欣赏。城市的艺术建筑与雕塑是一种公共艺术,其公共性首先就表现在城市艺术建筑与雕塑的雅俗共赏方面。有些所谓抽象艺术作品,是一般老百姓看不懂,甚至许多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人也看不懂的东西。如果雕塑家只凭着自己的所谓独特理解来创作他的作品,哪怕可能是阳春白雪,也是不可能得到公众的认可的。公共艺术就有公共艺术特有的艺术品格,其公共性也就规定了这种艺术应当能够为众多的市民解读、理会,就应当和人民群众的艺术欣赏兴趣、欣赏水平具有相应性。艺术家不要认为群众对自己的东西不理解就是群众水平低,真正好的艺术建筑与雕塑,是能够为大众所接受和理解的。1906421日巴黎“法国的光荣”建筑前面的雕塑《思想者》揭幕的那个场面就很能说明问题:幕布拉下的一瞬间,人们或脱帽致意,或欢呼奔跑,或热切交谈,或激动愕然。它牵引着人们的思绪,鼓舞着人们的情感,撼动着人们的心灵。作品以它深刻的社会内涵激起了人们心灵深处的情感共振。这就有力地说明了真正好的艺术创作是能够赢得群众普遍的激赏和认同的,雅俗共赏才是艺术创造的至境。

  

  二

  

城市艺术建筑与雕塑的生命之根,应当深植于城市历史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沃土之中。城市的艺术建筑与雕塑是否具有经得起历史淘洗的长久生命力,与艺术建筑或雕塑的生命之根同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有无血肉联系是分不开的。一座城市经典性的艺术建筑或雕塑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这座城市的文化特色的。正因为这样,所以一座城市的艺术建筑与雕塑,就应当在它创造的过程中充分地考虑它自身所应表现的文化意义。只有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深刻文化意义的作品,才能成为一座城市真正意义上的“名片”。

 

那么如何才能使一座城市的艺术建筑与艺术雕塑深植于这座城市的文化沃土之中呢?我们认为应当努力解决以下问题:

 

首先,一座城市的艺术建筑与雕塑必须与这座城市的地域文化相联系。地域文化是能够充分显示一座城市文化特征的鲜明标志。我国不少城市由于历史悠久,加之古代交通闭塞,因而这些城市较多地受到了当地农业文明的深刻影响,形成了与其它城市不同韵地域文化。或者因其地理形势、生产类型、生产方式而形成了个性鲜明的文化特征,许多城市的别称就是这样来的。如武汉称为“九省通衢”,江西景德镇称为“瓷都”,成都称为“锦城、锦官城”,浙江湖州称为“丝绸之府”,海宁叫做“潮城”,嵊州称为“越剧故乡”,洛阳叫“牡丹城”,济南叫“泉城”,重庆被称为“山城”等等。

 

我们不能简单地看待这些别称,它们都充分体现了每一座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如果每一位艺术建筑师或雕塑家,都能根据这些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来创造城市的艺术建筑与雕塑,那么他们的作品也必然能够彰显这些城市的文化特色。地域文化确实是艺术建筑师和雕塑家宝贵而丰富的创作源泉,是提高作品艺术价值和文化品位的重要因素。一个能够深入到一座城市的地域文化中去寻找艺术灵感开采艺术瑰宝的艺术家,无疑是能够创造出成功的艺术建筑和雕塑的好作品来的。安徽铜陵是中国最早的产铜地之一,铜陵人深入地看到了独特的历史赋予这座城市的悠久深厚的青铜文化积淀。以此为依托他们建设了以青铜文化为主题的系列城市雕塑,如:“商周青铜壁”、“起舞”、“时空”、“丰收门”、“青铜之光”、“铜都颂”等一批特色鲜明的优秀作品,打造出了铜陵的历史地域文化之魂。铜陵的城市雕塑不仅使城市更具特色,提高了城市的文化品位,而且增加了市民的亲和力、凝聚力和自豪感,带动了建筑、园林等方面特色化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风貌。其中的不少城市雕塑还获得了国家级奖项。

 

其次,一座城市的艺术建筑与雕塑要鲜明地反映这座城市的文化特征,成为承载这座城市文化的艺术精品,还应当深入提炼作品的文化主题,根据作品的主题来确定艺术建筑或雕塑的造型。一座城市代表性的艺术建筑或雕塑在造型上应当从某一特殊角度充分反映一座城市的历史、地域文化。例如广州的五羊雕塑就是根据“五羊衔谷,萃于楚庭”的神话传说创造出来的。湖州是丝绸业的发源地之一,丝绸业已有4700多年的悠久历史。至唐代,湖州丝绸进入鼎盛,被列为朝廷贡品。清咸丰元年(1851),湖州丝绸作为中国唯一产品参加伦敦首届世界博览会获大奖。如果根据湖州丝绸生产的历史文化,创造出这类艺术雕塑,必然是能够体现湖州丝绸名城的文化形象的。

 

所以,我们认为城市的艺术建筑与雕塑一定要在一座城市的文化沃土中生根,与一座城市的文化血脉相连,才能真正获得自己旺盛的生命力,真正成为城市有机的一部分。

  

  三

  

城市的艺术建筑与艺术雕塑的个性彰显,应当成为艺术创意的基本原则。一座艺术建筑,尤其是艺术雕塑,要让它具有个性,作者在创作时就应当充分倾注自己的感情。法国19世纪著名古典主义画家安格尔说过:“艺术的生命就是深刻的思维和崇高的激情。必须赋予艺术以性格,以狂热!炽热不会毁灭艺术,毁灭它的倒是冷酷。”这就是说创造有生命、有性格的艺术作品,不仅应当使它具有高度的思想文化价值,同时还应当包含艺术家创作的激情,赋予艺术作品以作者的情感。这种情感越真挚越强烈作品就越具有艺术的生命,当然也会越具有它自己的独特个性。

 

城市的艺术建筑与雕塑,只要从特定城市的文化背景出发,深入反映这一城市的文化背景和特色,就能够形成它的个性。我们常说人物个性的形成必然受到历史传统、时代环境、地域因素等等的影响,应当从自然与社会的环境中去寻找人物个性形成的依据。那么我们认为作为城市的艺术建筑与雕塑的个性,也同样应当从这座城市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去寻找艺术建筑与雕塑个性形成的依据。这种依据性越强,作品的个性形成也就越有文化的厚度与深度,从而使艺术作品的个性越容易确立,更能真正充分地个性化。

 

深圳的“拓荒牛”是有个性的,这一城雕个性形成的文化依据是在广阔的农业文明背景下,在那样一片乡村荒野的土地上使深圳市迅速崛起的艰苦历程。“拓荒牛”扎扎实实,不畏艰苦,奋力拓荒的形象,充分体现了深圳市在一片乡村荒野上崛起的精神风貌。这一形象在深圳建设者的心目中当然能够引起他们感情的强烈共鸣。这也就是“拓荒牛”能够深入深圳人民心中的原因。“拓荒牛”的艺术生命正在于它与这片土地、这座城市血肉与魂灵的紧密联系。因此,我们应当把每一座艺术建筑和艺术雕塑都当作与特定城市具有血肉联系、感情牵系、精神维系的具有鲜活生命的物象来创造,而绝不能认为它们只是城市建筑物之中的点缀。

 

城市艺术建筑与雕塑个性的体现除了内质之外,艺术造型的独特也是成为艺术精品的原因之一。形式是内容的载体,是内容得以表现的方式。所以城市艺术建筑与艺术雕塑造型的独特,同样是形成作品艺术个性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如乌克兰的哈尔科夫有座一男一女隔着一条很宽的走道,踮起脚尖,极度倾斜着身体接吻的雕塑,被题为“世界上最短的距离”。这_城雕的造型是非常独特的,它深刻地寓意了爱情的强大引力使男女之间心灵相通,距离为零。青岛市东海路的“城市雕塑一条街”中,也不少特色鲜明的城雕作品。如其中的“猴子捞月”,既有童话故事的依据,又有雕塑本身艺术造型的独特。六只猴子倒挂在“天上”的月亮上向下面一个造型如月的水井中全力打捞井中的月亮。故事是众所周知的,具有浓郁的童趣,对小孩有吸引力自不必说,同时也给读过这个故事的成年人以儿童时代的美好回忆。这条街上还有一座“海之恋”的雕塑,其造型是一个年青的姑娘坐在礁石上,身子前倾,两臂伸至脚面,俯身埋头倾向大海。姑娘表现的深情、倾情之态无以复加。这座雕塑正是‘以海滨城市人民热爱大海,钟情大海的强大文化背景作为它的支撑的。还有一座雕塑“静思”。一个少女坐在海边公园的一块石头上,两手放在膝上,垂头沉思,那种忘情出世的专注姿态,真让人不忍去打扰她的思绪。

 

 艺术作品个性的追求,是每一位城市艺术建筑师与雕塑家应有的追求。尽管这种追求,并非都能很好地实现;但是,这种追求却是实现高质量、高品位的艺术创造所必须持有的创作态度,必须坚持的创作精神。

  

  四

  

城市的艺术建筑与雕塑是否能够充分表现出文化个性,还与一座艺术建筑与雕塑所处的人文或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与社会文化或自然的环境和谐相契的艺术建筑与雕塑,能够使作品的艺术个性得到更加充分完美的体现。

 

美国著名环境艺术理论家理查德多伯说:“环境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艺术范围更巨大,比规划的意义更综合广泛,比工程技术更富有感情。这是一种重实用的艺术,早已被传统所瞩目的艺术。”环境艺术是人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艺术,是一种场所艺术、关系艺术、对话艺术。“环境艺术”是依据环境而存在的艺术形式,作品强调与环境的依存、融合关系,强调作者艺术观念的表达,强调艺术作品的材质肌理、空间体型、光影色彩、比例尺度等造型语言的表现,使作品融于环境的氛围之中。例如一些以旧破烂物的造型为创作对象的雕塑,与它所处的环境就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邓乐先生认为:“创作这种废弃艺术品,环境是很重要的,蓬皮杜文化中心放一堆‘垃圾’,它可能是一件了不起的艺术品,如果放在杂乱的地方它就是一堆实在的垃圾。”

 

我们认为城市艺术建筑和艺术雕塑与环境的相融,最重要的是能融入市民的心中,让艺术建筑或雕塑成为市民感情上具有亲切感、认同感的事物。这样的艺术建筑或雕塑,它的生命之根就扎进这个城市居民生活的土壤之中了。德国歌德的故居不远处有一座歌德牧羊的雕塑,居民都以小城有这样一位世界知名的伟人而骄傲,歌德虽然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但他在小镇居民的心目中不是坐在高高的文学殿堂中写作的伟人,而是和他们一样做放牧工作的乡亲,因此小镇居民都觉得很亲切,人们也因此而极有自豪感。可见植根于人民生活之中的城雕是具有最强大的生命力的。

 

具有纪念性意义的艺术建筑与雕塑必须同特定城市的历史文化环境相吻合。纪念本身就是与历史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一个城市在为某一事件、某一人物建造具有纪念意义的艺术建筑或雕塑时,必须深入细致地考察其历史的依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城市具有纪念意义的艺术建筑与雕塑,与它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相融合,才能真正地体现出艺术建筑与雕塑的文化个性。

 

城市的艺术建筑与雕塑也应当与它所处的自然环境相融合,才能使作品的文化个性得到十分恰当的体现。如吴为山教授曾为南京市设计了一座现当代诗人、书法家林散之的雕塑。雕像是“行吟中的林散之”。尽管吴教授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可是这座雕像最初还是被人设立在南京的闹市区中。这一环境与诗人沉醉于诗歌王国中的行吟之状很不协调,也与林散之先生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品格相抵牾。市民对此也很有议论,后来塑像迁到郊外竹树苍翠的江滨,人物行为与环境融为一体,构成了一个美丽的境界。市民这才觉得人物的个性与所处的环境吻合了。这不仅充分说明城市艺术建筑与雕塑的文化个性的显现与它所处的社会、自然环境关系很大,同时也说明了大众的艺术欣赏水平是不低的。

 

总之,城市艺术建筑与雕塑文化个性的形成,与上述诸种因素都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的城市艺术建筑师与雕塑家们在创作自己的作品时,应当具有从文化个性确立出发的深远眼光和匠心独运的创造精神。只有以这样的创作态度与精神去从事当代城市的艺术建筑与雕塑的创造,才可能真正创造出属于我们时代,也将属于历史;属于我们中国,也将属于世界的艺术建筑与艺术雕塑的传世之作。